跳到主要內容區

039.走在歷史軌跡上-安通越嶺古道

安通越嶺古道 1
安通越嶺古道 2
安通越嶺古道 3
安通越嶺古道 4
安通越嶺古道 5
安通越嶺古道 6
安通越嶺古道 7
安通越嶺古道 8
安通越嶺古道 9

走在歷史軌跡上-安通越嶺古道

穿越玉長隧道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天空,以及大海。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長濱,如果將公務、旅遊及探親等行程通通納入,實則來到花東的機會並不算少,但受限交通,多僅侷限於鐵路沿線、縱谷之中,至於海岸山脈那頭的景色,則只存在於想像之中。我想起弟弟跟我說過,他在單車環島時騎經玉長公路越過海岸山脈的故事:在無盡的爬坡又爬坡之後,累到不能再累,全身濕透,直至穿過玉長隧道,總算到了臺東,之後都是下坡,海風撲面而來,太陽又把汗水曬乾,就像是另一個世界。

如果說後山指的是花東,那長濱、成功大概可以算是後山的後山,真正遠的要命的王國。在牡丹社事件後,清廷為彰顯對台灣東部的掌控權,北、中、南三路並進,執行開山撫番及道路開闢工作,其中中路部分由總兵吳光亮領軍,自林杞埔(今南投竹山)始,翻越中央山脈八通關,東抵璞石閣(今花蓮玉里),此即今八通關古道;1875年八通關古道完工,大抵完成了對後山地區的初步掌握,為使古道能連接港口,吳光亮續率軍從璞石閣越過海岸山脈,東抵成廣澳漁港(今臺東成功),所行道路命名為成廣澳道路,後續歷經多次改線調整,便是如今所稱的安通越嶺古道。

曾幾何時,在清領時期末年,這裡可是官闢的軍用道路,就連當地部落居民也沒有通行權;清代以後,安通越嶺道解禁,成為居民聯姻、開墾、買賣交易,以及傳教士佈道的熱門路線;日治後期,太平洋戰爭爆發,部分民生用品因戰爭受到管制,越嶺道沿途幾處平坦空地甚至形成集市,成為走私買賣盛行的灰色地帶;國民政府來臺後,1968年花東海岸公路(11)開通、後續光豐公路(11甲線)、富東公路(23)陸續開通,古道的重要性逐步降低,至2007年玉長公路(30)開通後,基本已完全取代古道功能,伴隨交通路網與時俱進,長濱、成功地區交通日益改善,安通越嶺古道也隨之沒落。

今天,我走在與歷史相反的道路上,自臺東南竹湖起登,要從海邊走回山裡,往花蓮安通的方向前進。緣部落引水道而行,繁華落盡的安通越嶺古道,逐漸沒入歷史,道路本身也被山林綠意覆蓋,賸餘一條落葉遍布的原始土徑,至水源頭處過溪,上行,踏過一條又一條密集的等高線,心向山頂,太平洋就在你的背後,用濕潤的海風為我加油。沿途榕楠群叢交錯,面海受風的地被上,多見芒草、包籜矢竹、颱風草等禾本科植物,值得一提的是金黃奪目的九芎巨木,高聳挺拔、瘤節橫生,就像是一支強壯的肌肉棒子,別有意趣。

翻過海岸山脈嶺線,路幅加寬,路況漸佳,並設有觀景平台、木階梯、涼亭等休憩設施。因剩下的路程不遠,便有餘裕於涼亭休息,運動後的心情格外爽朗輕鬆,遠眺縱谷平原,再望八通關古道,不由得心生期待,期許自己有一天也能效仿前人,越過中央山脈的崇山峻嶺,完成八通關古道越嶺的壯遊之行。

安通越嶺古道坐擁絕美海景,更充滿歷史意涵,無疑是值得專訪的私房景點,但受限於交通不便,如以大眾運輸方式安排行程,除步道約8公里外,兩端各須多踢5公里,共計18公里,如果自行開車停於登山口,步道來回亦須16公里,且海拔升降更多,對一般民眾而言並非容易的行程,是以目前遊客數量並不多。本署花蓮分署有感於此,已著力輔導安通部落培力接駁及導覽服務,並已完成2次試辦行程,可以期待未來會有更便捷的方式,能夠深入了解這條位處海岸山脈、不易抵達,卻穿越臺灣近150年歷史的重要古道。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 安通端(西端):花蓮或台東9玉長公路至安通富祥橋轉產業道路安通越嶺道西口。需行駛產業道路,建議使用四輪傳動車輛,並請小心駕駛。
  • 南竹湖端(東端):花蓮或台東9玉長公路11南竹湖公車站轉竹湖圳產業道路安通越嶺道東口。需行駛產業道路,建議使用四輪傳動車輛,並請小心駕駛。

大眾運輸(無直接抵達登山口)

  • 安通端(西端):玉里搭乘台灣好行309或興東客運8181→至安通溫泉站下車。步行往富祥橋轉產業道路至安通越嶺道西口,約5公里。
  • 南竹湖端(東端):花蓮、靜浦、臺東或成功搭乘統聯客運1145或興東客運8101810281058119→至南竹湖站下車。步行往南竹湖社區方向轉竹湖圳產業道路至安通越嶺道東口,約5公里。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