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與巨木步道



最新與最舊-
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與巨木步道
圖文 / 林務局 森林育樂組 遊樂科 張晉
拉拉山的美,自駛進北橫之初即磅礡展開,沿途山川壯闊,鬱鬱蒼蒼,道路本身宛如長蛇,蜿蜒爬升,在林蔭的包圍下,逐漸隱沒於如畫的綠意之間。從大溪、復興、羅浮,到下、中、上巴陵,從都市到部落,從現代到原始,巴陵道路的終點,便是終年雲霧環繞,擁有豐富巨木資源的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若在5至8月水蜜桃季來訪,走在高聳的檜木林間,伴隨步道旁細流涓涓,和微涼的霧氣,吃著冰涼的水蜜桃,真叫人暑氣全消。
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是目前全臺最年輕的森林遊樂區,於今年4月18日方全新開幕,然而其中卻擁有多株歷經千年歷史的巨木,甚至包辦全臺十大巨木中的第2名至第6名,其中全臺第二大巨木-24號紅檜高齡1495年,出生年代可追溯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此地的泰雅族上巴陵部落,其名「Balung」正是「檜木」或「巨大的倒木」之意;而「拉拉」為泰雅族語「R’ra」音譯,有「美麗的」、「讚嘆的」、「眺望、守望」等意,一說係指本區為族人眺望獵物、防禦外敵之處所,亦有族人來到此地感到讚嘆、美好之意。拉拉山、巴陵,地如其名:「令人驚嘆的巨木」!到訪此處的人們,不論古今,想必都已感受到相同的壯闊。
一般人對於拉拉山的印象,除了水蜜桃、巨木以外,剩下的大概就是塞車了。受限於地形條件,巨木區聯外道路狹窄,每逢水蜜桃季人潮湧入,進出入車輛會車不易,容易造成交通打結。為解決塞車及其他環境資源管理問題,109年起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和復興區在地原住民族組成「拉拉山巨木區自然資源共同管理會」,建立公私合作機制,歷經多年協商與討論,決定將遊樂區入口管制站外推設置在雙向通行道路終點「拉拉山口」站,對入口管制站至遊客中心之間約3公里單向通行路段實施車輛管制,並以園區內車位數量為乘載量,透過「一出一進」方式控管自駕車進出,成功解決交通打結問題。由於車輛限量入園,不想大排長龍的民眾亦可選擇將車輛停於管制站外,搭乘拉拉山計程車隊接駁入園,將山林資源所帶來的收益回饋給在地部落,或選擇步行進入,沿途欣賞充滿驚奇的霧林帶風光。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由國道3號(北二高)大溪系統下後接臺4線省道,轉臺4線省道,轉巴陵道路到底至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