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024.加里山步道

加里山步道3
加里山步道3
加里山步道1
加里山步道1
加里山步道2
加里山步道2
加里山步道
加里山步道

盤根鋪地循路跡 渡水攀石登高行-加里山步道


加里山步道位於苗栗南庄鄉與泰安鄉的交界處。加里山(海拔2200公尺),是臺灣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中,最靠近西邊平原的一座,素有「苗栗縣山」之稱。苗栗東側的山脈呈南北走向,由西向東層巒疊起,自來即有「三台疊翠」美稱。這裡所指,第一層山形有如筆架般的墨硯山,第二層是綿延17公里、苗栗造橋、頭屋、公館、獅潭等鄉界山的八角崠山脈,以及加里山所屬加里山脈。其中加里山為「三台疊翠」的最高峰,是臺灣小百岳中的中級山代表。


加里山步道總長約3.2公里,越過風美溪到加里山山頂,起源自早年的「鹿加古道」,昔日古道以鹿場部落為起點,終點為加里山山頂,全程約15公里。加里山步道從步道口海拔約1350公尺至山頂2200公尺,高低落差700至800公尺,來回需約6-8小時。


來到南庄東河這苗栗山區的原鄉部落,南庄往東河途中,有一賽夏人稱「ray-biao’」的地名,「biao’」是「煤炭」的意思,說明東河村早年煤礦業非常興盛;運送木材的台車舊軌,延接到了風美溪的水源頭,註記著附近山區的林業開發史。東河村在日治台灣時期稱為「大東河」,源自於大東河溪而得名。大東河流域貫穿整個東河村,屬於苗栗中港溪的上游,在南庄一地有另一支流南河來會,共同匯入中港溪。中港溪集水區所涵蓋,包括大東河上游的風美溪、鹿場溪、鹿湖溪以及比林溪,其中風美溪的水源頭就在哈勘尼山與加里山山麓附近。「鹿加古道」聯絡鹿場部落到加里山,從日治時期就是泰雅族人反覆遷徙的路徑之一。在一、二百年前,這裡還是屬於無人山區,後來才有一小群泰雅族人從新竹五峰鄉桃山部落,沿著比林溪來到鹿場台地,建立鹿湖、鹿場等部落。「鹿湖」泰雅語稱Sinbitw(新畢社),指的是七戶人家部落。據說石鹿群部落祖先當時與日軍抗戰,整個部落傷亡到只剩七戶人家,後遷徙至此。隨之有些族人繼續往鹿場溪溯源而上,發現好多鹿群,稱此「C’buSi」(九布斯),是「鹿場」地名的由來,「C’bu」就是泰雅族語的「鹿」。但經時空交替,鹿場不再有鹿,現今族人稱鹿場「Banoh」,指苗栗最偏遠的泰雅部落。


現在上加里山方便了許多,從鹿場部落車行來到「鹿加古道」下段登山口,早年附近山區屬於原住民的獵場,後來這裡成為林務局重要的林班地,以柳杉、杉木造林為主,現今造林不再,化身成為登山健行、登高眺遠的最佳去處。步道起點屬造林地邊緣的雜木林區,進入步道後不久,映入眼簾的是筆直的序列狀柳杉造林(約55年樹齡),工整排列的造林景色甚是壯觀,沿路下行,很快地抵達風美溪溪谷,河岸巨石磊磊,清澈的河水游魚清晰可見。渡過風美溪河床進入登山步道,沿山稜線往上攀升,接上海拔1600公尺的腰繞路,約1小時左右之步徑,可見臺車舊軌道,並有一登山指示牌,說明著直行往大坪頂登山口3公里,左轉往加里山1.5公里。續沿著舊軌道前行,來到海拔1650公尺之避難山屋,此避難山屋原為王一志先生於民國83年出資搭建的鐵皮屋頂山屋,後經林務局整建而成今日多功能的樣貌,供人遊憩、避雨,以及工作人員維護山徑之用。2.5公里里程樁過後,海拔2000公尺左右,林相已是中海拔森林區,以樟科、殼斗科植物為主要組成,與前段杉木純林相比又有不同的風情,到達加里山山頂,舉目所及,東向近者為哈堪尼山,遠方山頂兩座球形雷達處是鹿場大山(樂山)所在;南望,視線極遠處是雪山圈谷、雪山聖稜線、雪山西稜線;西南方則是泰安鄉水雲三星;西面端坐著神桌山,神桌的背面是南庄、獅潭綿延的山稜脈,偏北是苗栗平原往台灣西海岸延伸;北面可見鹿場、中港溪谷。加里山一等三角點山頂,寰宇四方。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