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迷路時,因水往低處流,循溪下降,不虞缺水,又可平安下山脫困,正確嗎?
◆迷路時,因水往低處流,循溪下降,不虞缺水,又可平安下山脫困,正確嗎? 曾有迷途者循溪而下幸運在七天後獲救,在媒體訪問時發表此類看法;這理論若單就溪水特性而言,似乎正確;但若尋原路下山,可能隔天已自行脫困,何須浪費社會資源持續搜救! 事實上只要用心了解台灣獨特溪谷環境,必定了解當面對迷路山難時,採循溪下降脫困方式者,若缺乏很好的運氣,則必陷入危機四伏險境; 主因係台灣溪流地形紊亂,溪谷內常見巨瀑峽谷,急流深潭綿延,加以支流縱橫,尤其溪畔多濕滑破碎斷崖地形,植被茂密,動物生態複雜,潛藏黑熊蛇類和低溫墜崖傷害,夏日雷雨天候,山洪雷擊更是險象環生,若循溪而降,可能讓迷路者陷入進退維谷窘境; 正確自救之道,唯有冷靜判斷,運用地標,或自設路標,尋覓正途,最好原路撤退,絕不可方寸大亂隨意亂闖,必要時通訊求援,並做好自保,更應在黑夜來臨前做好露宿保暖措施,待天亮後,再試行脫困,才是睿智選擇。 |
循溪下降脫困者,若缺乏運氣,易陷入危機四伏險境 |
台灣溪流地形紊亂,溪谷內深潭激流綿延潛藏危機 |
溪畔動物生態複雜,潛藏黑熊傷害 |
溪岸多濕滑破碎斷崖地形,行進間險象環生 |
台灣山岳溪谷常見瀑布峽谷,循溪下降易陷入進退維谷窘境 |
溪畔植被茂密,裸岩滑石,潛藏蛇吻和墜崖傷害
|
黑夜來臨前做好露宿保暖措施,待天亮後,再試行脫困,才是睿智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