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 台灣山岳資源知多少系列三 - 山岳景觀-五大山脈
正在加載......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進階搜尋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台灣山岳資源知多少系列三 - 山岳景觀-五大山脈

 
 
 台灣山岳資源知多少系列三
 
山岳景觀- 五大山脈
 
 
作者 / 楊建夫
 
 
台灣是個年輕的島嶼,山高且陡。板塊的碰撞、擠壓形成了五條稜脈。依稜脈延伸的完整性,大致可分成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海岸山脈等的五大山脈,和西北的大屯火山群。五大山脈構成的山地區,整個稱為中央山地(Central mountain),是台灣陸地的主體和骨架。中央山地以中央山脈(Central Ridge)最長且高度也大,成為台灣河流主要的分水嶺與源頭,造成台灣的河流多呈東西流向,分別注入台灣海峽和太平洋。五大山脈的走向相互平行,且高度又大,不但造成湍急的河流和山高谷深的峽谷,也造成東西交通的阻隔。五大山脈中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和玉山山脈是屬於高山型的山脈,共計有257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其中分佈在中央山脈的高山最多(詳見下表)。
五大山脈基本資料表
山脈名稱
舊測長度
( 公里)
新測長度
( 公里)
百岳
數量
最高峰
與高度
高山數量
(3000 公尺以上)
中央山脈
蘇澳鵝鑾鼻
340
500
69
秀姑巒山(3825 公尺)
138
雪山山脈
三貂角( 或鼻頭角)— 東勢( 或濁水山)
250
200
19
雪山主峰(3886 公尺)
51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十八羅漢山
180
150
12
玉山主峰(3952 公尺)
16
阿里山山脈
濁水溪南岸燕巢雞冠山
250
167
0
大塔山(2663 公尺)
0
海岸山脈
花蓮溪口卑南大溪口
200
175
0
新港山(1682 公尺)
0
[資料來源:楊建夫(2013),台灣的山岳地形(中級課程),102年山域嚮導檢定授證複訊暨新訓研習會,表2,56。
 
圖1 :中央山脈第1 高峰的秀姑巒山
中央山脈       北起蘇澳,南止鵝鑾鼻,呈北北東至南南西走向,縱貫全島,長達500公里,為臺灣本島最長的山脈,有「臺灣屋脊」之稱,所以又稱「脊樑山脈」。著名的百岳高峰如南湖大山(3742公尺)、中央尖山(3705公尺)、合歡山(3417公尺)、奇萊主山北峰(3607公尺)、奇萊主山(3560公尺) 、能高山(3262公尺)、丹大山(3325公尺)、秀姑巒山(3825公尺)、三叉山(3496公尺)、關山(3668公尺)等,其中位居中央的秀姑巒山,是中央山脈的第一高峰(圖1)。根據地理學家的統計,中央山脈的百岳名峰計有69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也達138座,是五大山脈之冠。地貌特徵上,中央山脈的東側有大斷層通過,非常陡峻,平均每公里的高度可降120公尺,所以由花蓮外海或是花東縱谷西望中央山脈,特別高大而聳立。地質特徵上,中央脈的岩層以變質岩較多,東側坡以顏色淺的石英岩、石英砂岩,或是俗稱大理石的變質石灰岩等較堅硬的岩石組成,易形成較高的山或較深的峽谷,例如太魯閣峽谷是全球最深且窄的大理石峽谷。又如南湖大山、中央尖山都是個以石英砂岩為主的山峰。主稜和西側坡如果以顏色灰黑的板岩、硬頁岩等較脆弱的岩石組成,則容易形成較緩和的山勢和較矮的山峰,例如中央山脈西側的山地。大甲溪與濁水溪之間的中央山脈中段以西地帶,北由如白姑大山(3341公尺)起,往南有盆地如埔里盆地、台中盆地、集集丘陵、大肚台地、後裡台地、八卦台地等盆地、丘陵與台地群,是台灣地貌最複雜的區域。依據地質學者的研究,這個區域有許多斷層和褶曲,所以地貌特別複雜,地殼也特別不穩定,容易發生大地震和崩山等的災害,1999年芮氏規模7.3的921集集大地震就是發生在這個區域內。
 
 
雪山山脈  位於中央山脈的西北方,北起三貂角(或鼻頭角),南止於台中東勢區與和平區附近的龍安橋,長約200公里。不過有學者認為雪山山脈應該再南延至位於南投名間鄉濁水溪北岸的濁水山,這時雪山山脈的長度可達260公里。雪山山脈是台灣位置最偏北的山地,著名的百岳高峰如雪山(3886公尺)、大霸尖山(3492公尺)、品田山(3524公尺)、大雪山(3530公尺)、大劍山(3594公尺)等,其中雪山是第一高峰,也是全台的第二高峰。百岳名峰總計有19座,3000公尺以上高山則有51座。雪山山脈平均高度最高的百嶽山區有著一處日治時代就知名的稜脈-聖稜線(圖2),北起至喀拉業山,西可到大霸尖山,南到雪山東峰,平均高度約為3500公尺,而品田山至雪山主峰的一段稜脈,更高達3600公尺,是台灣僅次於玉山山塊的高山區。地貌特徵上,雪山山脈分佈著許多冰川遺跡。根據冰川學者的研究,冰川遺跡密集分佈在雪山主峰的周圍,至今發現了50多個冰斗(圈谷)、冰斗湖、U形谷、冰坎、擦痕等冰川地貌(圖3)。
2: 雪山群峰與聖稜線
3: 雪山黑森林內冰坎上的冰蝕擦痕
 
蘭陽溪以西和聖稜線以北的雪山山脈,高度越往北越低降,北延至貢寮附近海域沒入了海洋,形成台北盆地以東廣大的山地、丘陵區,平均高度約為1000公尺。在這片雪山山脈為主的山區裡,孕育了台灣三大河流之一淡水河和流貫台北盆地的基隆河。地質特徵上,雪山主峰為中心的高大山地區稱為「雪山山塊」,與東方屬於中央山脈最北段的南湖山塊,隔著蘭陽溪和大甲溪谷遙遙相對。雪山山塊與南湖山塊之間的谷地是台灣最大的斷層線通過處,日治時代以穀內的南山村舊名匹亞南社為名,稱為「匹亞南構造線」,今日學者改稱為「梨山斷層」。大斷層以東是中央山脈和更東側的海岸山脈,以西是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又由於雪山山塊的西側也有條斷層通過,在斷層作用下,東西兩斷層相對下降,而中間的雪山山塊相對上升,所以有學者又把雪山山塊稱為「雪山地壘」。組成雪山山脈的岩質,大都以輕度變質的石英砂岩為主,是台灣最硬的岩石,造成地貌上較高大而聳立,但是因節理發達,很容易崩裂,造成落石、山崩等災害。921地震造成中橫谷關段大規模崩山,難以修復通車,就是受到石英砂岩特殊地質岩性的影響。
 
 
玉山山脈位於南台灣的中央山脈西側,兩山脈之間隔著荖濃溪為界。玉山山脈北起自玉山山塊,南止於高雄六龜的十八羅漢山附近,山脈走向先呈東西向,再轉為北北東-南南西方向,新測長度約150公里。玉山山脈雖然有著全台第一高峰的玉山,可是長度卻是五大山脈之末。玉山山脈著名的百岳高峰都非常高,但都集中在北端的玉山山塊(圖4)。百岳高度排名上的前十名山峰中,玉山山脈就佔了5座(表7),如玉山主峰(3952公尺)為第1高峰,玉山東峰(3869公尺)為第3高峰,玉山北峰(3858公尺)為第4高峰(圖5),玉山南峰(3844公尺)為第5高峰,東小南山(3711公尺)為第9高峰。其他百岳名峰還有南玉山(3383公尺)、八通關山(3335公尺)、西巒大山(3081公尺)等。百嶽山峰總計12座,3000公尺以上高山則有16座。玉山山脈的山勢以北端的玉山山塊最高,有台灣「喜馬拉雅」之稱;再往西南逐漸低降至屏東平原。然而,台灣其他四條山脈的山勢,都是南北段低,中段最高的地勢。台灣不少知名地貌學者認為,玉山山脈原本是台灣東、西部河流的主要分水嶺,後因東西側都有大斷層通過,造成岩石質地特別鬆軟,經過長期的風化、侵蝕後,玉山山塊北側中央山脈至阿里山山脈之間的山區,形成相互平行的郡大溪、陳有蘭溪與和社溪三條往北流的南北向河谷,將玉山山塊以北山地切割成較短的山脈。這三條河北流至南投的信義附近,匯集成侵蝕力更大的濁水溪,這時轉成向西流,終於切斷原本可北延至大甲溪的玉山山脈。玉山山塊的南側,東方是沿著斷層發育的荖濃溪谷地,西方則是楠梓仙溪谷地,這些河流仍不斷切割現在的玉山山脈。這些地貌現象充分指示著台灣東、西河流的分水嶺逐漸向東移至中央山脈。玉山山塊為什麼能成為台灣最高的山塊,與玉山山脈地質特性有這密不可分的關係。根據學者的研究,玉山山塊的地底構造也是個東西兩側陷落,而中央上升的地壘,上升速度快,是台灣上升最快速的地區。此外,學者也發現玉山山脈的岩質特性,與雪山山脈類似,都是以堅硬的石英砂岩為主。因此在上升速度快以及岩質堅硬的雙重影響下,成為了台灣最高的山塊。 
 
4: 玉山山塊( 玉山群峰) 景觀
5: 全台第四高峰的玉山北峰與山頂東南亞最高的台灣中央氣象局測候所
 
阿里山山脈  位於玉山山脈西方,兩山脈隔著楠梓仙溪為界。阿里山山脈北起至集集鎮的濁水溪南岸,北抵高雄燕巢區的雞冠山,稜脈走向大致呈北北東—南南西向,玉山山塊以北轉為南北向,新測長約167公里(舊測250公里)。阿里山山脈平均高度約為2000公尺,無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最高處在中段,即位於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來吉部落附近,大塔山是最高峰(2663公尺)。由於大斷層通過阿里山山脈的東側,造成了東坡陡,西坡緩的地勢。所以由東側的陳有蘭溪與和社溪谷地眺望,阿里山山脈地勢陡峭雄偉高大,氣勢非凡(圖6)。阿里山山脈的岩層,多是地質年代較年輕的砂岩、頁岩和砂頁岩互層組成。可是,位於東方與阿里山山脈平行的玉山山脈,其組成岩層的地質年代卻較老。所以,有些學者依據這兩條平行山脈在組成岩層地質年代上連續的特性,和兩條山脈之間有多條大斷層的地質證據,認為阿里山山脈原本位在玉山山脈之上。後來因來自東方板塊擠壓的力量,造成原本相連的兩條山脈,發生了斷裂。上方較年輕的岩層斷裂後,往西滑動,成了今日的阿里山山脈,下方較老的岩層則成了玉山山脈。也就是說,如果玉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之間沒發生斷裂,今天玉山山塊的高度很可能超過6000公尺!有知名地質學者透過地球外體滑動理論,解釋東亞沿海地帶及西太平洋島嶼高山區遺留冰川地形的原因,推論台灣高山極可能超過5000公尺。阿里山山脈西方的山地區,是台灣濁水溪以南最主要中低海拔山地的分佈區。由於地底仍是分佈許多斷層和褶曲等的地質構造,造成這裡的山地和丘陵區廣大,如斗六丘陵、嘉義丘陵、新化丘陵等較為複雜的地貌,以及可能發生大地震的潛在地質災害。阿里山是台灣早期最重要的林場和旅遊勝地,尤其是阿里山高山森林鐵路、阿里山神木(圖7)、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等等旅遊資源,吸引大量的觀光客(近幾年中國觀光客尤多),2001年台灣交通部觀光局將之劃設為國家級的「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6: 阿里山山脈與東側陡峭山勢
7: 阿里山山神木遺跡與高山森林鐵道
 
 
海岸山脈位於台灣的東部,與西方中央山脈隔著由板塊碰撞形成的大斷層而成的花東縱谷。北起自花蓮溪河口,南至卑南大溪河口,稜脈走向呈東北-西南向,新測長約175公里。由於受到中段處秀姑巒溪的切割(另有學者認為秀姑巒溪是先成河,之後再因板塊碰撞形成海岸山脈南北兩段),海岸山脈分成南北兩段,以北為海岸山脈北段,以南為海岸山脈南段。海岸山脈是五大山脈中最為低矮,平均高度約為1000公尺,寬度約為10公里,北段較低,南段較高。最高處,位於秀姑巒溪南岸的中段附近,新港山是最高峰(1682公尺)。海岸山脈的地貌和地質上都相當特殊,和台灣其他四條山脈都不同。地貌上,海岸山脈的東西兩側,分佈多條平行主稜的小稜脈,稱為「雁行排列」。地質上,海岸山脈擁有兩種特別的岩層:泥岩(利吉層)和火山集塊岩。乃因海岸山脈原本不屬於台灣,而是屬於台灣南方菲律賓島弧的一部分。約在200萬前,菲律賓板塊突然加速往西方擠壓,並將菲律賓東北方的島嶼和海底物質,往台灣東部推擠。這些島嶼和海底物質逐漸碰撞上台灣東部,有四次碰撞期,形成了今日的海岸山脈。這個泥岩層的形成原因台灣不少知名地質學者們認為是深海底的泥,在板塊碰撞過程中發生大規模的海底大崩山,或是海底大規模擾動形成濁流,隨著碰撞抬升,許多大小且岩質不同的岩塊崩落到海底的泥中,都擠上陸地後,形成了夾雜許多外來岩塊的特殊泥岩層,以當地的利吉村為名而稱利吉層泥岩。地貌上,利吉層泥岩是種惡地,主要分佈於海岸山脈的南端。由於全世界少有利吉層泥岩這種深海底下且屬海洋板塊,現今卻隆升成為陸地的地質現象,聞名全世界。此外,在板塊推擠的過程中,地底產生高熱的岩漿,噴發地表時,混合了地表上的其他岩石,冷卻後形成了夾雜礫石的火山集塊岩。由與火山集塊岩的岩質較海岸山脈其他岩石堅硬,所以常形成較高大聳立的山勢,例如卑南族聖山的都蘭山(圖7),就是以火山集塊岩(圖8)為主的巨大山體。 
 
7 :都蘭山是海岸山脈的高峰之一,是當地卑南族的聖山
8 :花蓮豐濱海岸的火山集塊岩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