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 低碳登山 (Low-Carbon Mountaineering)
正在加載......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進階搜尋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低碳登山 (Low-Carbon Mountaineering)

 

低碳登山 (Low-Carbon Mountaineering) (一)

 


圖、文 / 黃一元


【名主持人陳文茜在【正負兩度C】影片說,臺灣可能是第一批氣候難民。】

 

前言:

過去40年來,登山人無論在任何組織或參與活動,會提出山岳環境保護的議題,彰顯登山人對大地環境的關懷。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是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行動委員會 及美國前總統高爾監製的【不願面對的真相】 紀錄片,前者提出大量科學佐證說明地球暖化的程度,後者則以個人聲望大力疾呼與宣導氣候變遷的嚴重性,都在是突顯地球暖化 的議題。

2009年名主持人陳文茜催生的【正負兩度C】影片,讓我們瞭解到全球暖化現象的嚴重性與迫切性,顯示人類實在太不經心,臺灣可能是第一批氣候難民,太可怕了,我們必須嚴肅看待氣候變遷所可能帶來的災難,如何改變與應變是全人類最主要也是唯一課題。

不要為我們哭泣,小美人魚

 

何爲低碳?

碳,指二氧化碳(CO2),回顧人類的歷史,地球氣候的變遷,起自於數千萬年來自然事件的發生。但今日由於人類的活動,尤其始自200年來工業革命,大量使用石化燃料(fossil fuels)例如燃煤、石油、天然氣等,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大幅提高,增加了大氣溫室氣體 的濃度,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及氧化亞氮(N2O)等,它們擋住了應散發到太空中的太陽熱能,導致地球平均溫度上升,使得冰河及極地冰帽融化、洋流和氣候改變,嚴重地影響地球氣候,極端氣候現象頻傳,如颶風的強度增強、旱季時間延長等,全球溫度上升使得海平面升高、瞬間降雨量增加或區域性的氣候變遷,改變森林、農穫量及水的供應量,近而威脅到人體健康。無論是對社會、產業經濟、環境都造成重大的衝擊及影響,就是所謂的全球溫暖化現象。

 

山岳保護

山岳保護(Mountain Protection) 一直是登山活動中重要課題,世界山岳聯盟 1969年,設立山岳保護委員會 ,任務是宣導及維護山林自然的原貌,為所有人類和任何登山人所共同擁有與享受。1993年【無痕山林 運動】,已成為為美國全國性荒野戶外活動倫理準則,其後更迅速推展至全世界,形成山野活動環保的共同意識,國內於2006年,由林務局發動響應這全球性的山岳保護運動,建立種子培訓系統,透過研習會、論壇形成共識,目前已凝聚一股正向力量推向全國。

登山聖經一書 1996年第六版,內文第六部高山環境的第四章,標題是低衝擊性登山 討論,在戶外活動中,如何降低對山林環境的衝擊與破壞,登山聖經2003年第七版,針對無痕山林的準則,已納入第七版第一部山野基本步驟中,也就是說登山聖經認定與認同無痕山林的理念是山岳保護最高準則。

國際一些組織的活動如非營利組織的喜馬拉雅尼泊爾冰磯湖防氾計畫 、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基金 所倡導【生活爲氣候Climate for Life】運動、喜馬拉雅環境信託基金 所贊助的印度甘果垂環境保護計畫 及尼泊爾木斯坦環境保護計畫 ,美國登山會 2010 年7月舉辦國際排洩物野外處理研討會,或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所舉辦的世界氣候變遷會議 分項活動,口號是【拯救喜馬拉雅 Save the Himalayas】,全世界都在為全球暖化此議題動起來,身為登山人責無旁貸當然要跟上世界的腳步。

下圖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國會廣場遊行。


碳足跡: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指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直接與間接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個人碳足跡是針對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所導致的碳排放量。產品碳足跡,則是以單一產品製造、使用以及廢棄階段,整個『搖籃到墳墓』過程中,因燃料使用以及製程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若以『地球公民』的角度來思考,調整自身的低碳生活為最高的減碳行為。
2008年世界環境日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以『踢掉舊習慣,迎向低碳新經劑』為主題,鼓勵每個人可藉由改變日常生活習慣,為減緩氣候變遷進一份力,提出『踢掉碳習慣的十二個步驟』,作為低碳生活的指引,其中第二個步驟,就是先瞭解自己生活直接與間接所造成碳排放量,以進行後續生活減碳規劃。


低碳登山行為準則

對登山人而言,我們呼籲低碳登山的減碳行為準則為:

第一點減少車輛廢氣排放;鼓勵搭乘大眾運輸載具或建立交通共乘制度系統。


第二點糧食低碳及輕食化;低碳飲食指食物烹飪的過程中,以排放最少量的溫室氣體為佳。原則 是選用當季或當地食材,食材包裝精簡,少用加工食材,購買適當份量以減少垃圾產生。選擇有機食材,價格可能會高一些,基於地球公民的理念,我們願意作小小的犧牲與貢獻。


第三點裝備輕量化;購買生態化設計登山裝備,如鈦金屬或可分解的塑料成分。


第四點降低飲用水瓶;避免產生過量廢塑膠空瓶,若欲飲用則選用本地商產品,避免距離因素,產生長途運輸所造成燃料耗損。


第五點應用現代科技產品;如攜帶太陽能收集板,儲存電能以提供登山活動期間電力使用,避免耗損電池所產生的有毒物質鉛的廢棄物。


第六點多栽植樹林與保護林地:運用大自然植物葉綠素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及碳水化合物的光合作用特性。


第七點引用環境保護3R手法,減量(Reduce)、再使用(Reuse)與再循環利用(Recycle)。


也呼籲登山人將低碳登山行為轉化為生活上的減碳行為。如依循環保標章產品綠色消費[1]。善用自行車工具或徒步,在社區或職場內建立交通共乘制度,也同時呼應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所推動【生活為氣候Climate for Life】運動。


結語:

無痕山林在國內外,已形成山岳保護的共同意識,縱觀無痕山林的七大準則,它涵蓋的是個人在活動中與環境的互動,尤其是對野生動物或其他遊客的態度,是一種被動式行為,有登山活動才會產生的行為與動作。而低碳登山的精神,著重在以身為地球公民的身份,看待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環境問題,具有迫切性與立即性,必須身體勵行,是一種主動式行為,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這是兩者之間意涵的主要差別,卻又具有互補性。


我們在此呼籲我登山人響應此劃時代的任務,推廣【低碳登山】運動。



gotop